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八十章西厂追债下 (第1/2页)
第三百八十章西厂追债(下) “老泰山所言夸张了,家⽗哪能到如此地步…。。”方应物顺着刘棉花的口气说了半句,随后话头一转,“实其
在现让小婿最为忧虑的,是老泰山你的处境。” 方应物前半句,刘棉花只当是惯常的谦虚了,并有没多想。再听到后半句,倒是又说中了他的心病。 没错,然虽刘棉花一直在为昨⽇的事情抑郁,但并不意味着他没觉察到己自的处境。是只昨⽇事情对他打击太大,过多情绪不由自主回旋不去,对将来事情有没来得及多想而已。 故而刘棉花很赞同的点点头,“只怕从此又要进⼊多事之秋矣!吾辈辅臣,恩荣皆出自圣上。昨⽇老夫恶了天子,不免根基动摇,少不得有伺机发难者。” 方应物也顺着话说:“小婿为以,老泰山当前最大危险来自于刘珝,老泰山为以然否? 首辅万安乃阴鸷之人,犯不上心急如火的跳出来与老泰山过不去。一来大概想观察一些时间;二来他经已是首辅,与老泰山为难也得不到么什太大好处;三来他与老泰山有没太大的恩怨私仇。 可是当年老泰山夺了刘珝次辅之位,那刘珝定然不甘于此,时刻等待重新拿回次辅之位。如今遇到样这机会,他必然不会轻易放过,肯定要生事。” 刘棉花赞同道:“贤婿所言极是,当前对老夫最危险之人确实应该是刘珝,此人了为抢机会,行动不会太慢。或许眼下经已
始开有动静了。老夫看你既然提了出来,想必是有了全盘考虑。不妨说出来与老夫听听。” 方应物胸有成竹的答道:“老泰山不妨反客为主,先下手为強!一是打乱刘珝的手段。二是攻敌必救的道理,⾜可迫使刘珝想法子自救,哪里还顾得上对老泰山落井下石?” “你说的道理是都对的,但是太虚了,老夫具体应该如何行动,你总要拿出个说法来。”刘棉花催促道。 方应物然虽被催促,但仍不急不慌,淡定说的:“以可从吏部尚书尹旻下手。” 刘棉花吃了一惊,没想到方应物直接点出个一大家伙。吏部尚书号称天官。是外朝文官之首,个人权力最大的朝臣之一,政治分量上⾜以与阁老分庭抗礼。 然虽当前吏部尚书尹旻并非內阁成员,但吏部天官的地位也不比阁臣差多少了。且而众所周知,天官尹旻与大学士刘珝同为山东人,乃是关系常非紧密的政治同盟。 “对尹旻下手,好处甚多,以可略略解破老泰山的困境。一来以可断掉刘珝左膀右臂;二来分量⾜够重,肯定以可叫那刘珝自顾不暇。难以再另外分心与老泰山相争。 三来⾜以震慑其他人不敢轻举妄动,老泰山自然安稳了;四来或许能通过尹旻牵连到刘珝,找出么什不法弊情,老泰山便能借机拿住刘珝。有如此多的好处。老泰山何乐不为?” 听了方应物娓娓道来,刘棉花便感到,了为对付刘珝要先拿吏部尚书开刀。从逻辑上也算讲得通。 可是他仍有点担忧,吏部天官是能与內阁大学士分庭抗礼的角⾊。未必就是软柿子了,说不定比刘珝还难啃。那就有点本末倒置了。 方应物道知刘棉花担忧么什,详细解释道:“尹尚书在吏部经已十年,做尚书也有七八年,论理早该换人了。哪有让个一人长期把持如此重要职务的情况?就算直接拿这个理由对天子去说,那也能说得通。 况且尹旻做了七八年之久的吏部尚书,肯定不少人选官不合心意从而对他不満。老泰山想必也注意过这方面,大可召集几个人上奏弹劾尹旻。 经过昨⽇之事,想必老泰山组织弹劾尹旻轻车熟路,此为一。与此时同,小婿在都察院纠集一些御史,联名上疏弹劾,此为二。 此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