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章  (第1/8页)
    第六章    卫紫衣和秦宝宝交换个眼色:    “拾面具急着寻找的妻子,不想被我们遇上。”    拾夫人又在纸上写:    “汝等相识妾身之夫?”    “然也!”    秦宝宝把经过简略说一次,又告诉她拾孝男有巨款遗下,拾面具买回旧宅,正等着她回去团聚。    拾夫人又喜又悲,又写道:    “多谢相告,妾身铭感肺腑,只是冤屈不洗无以见人。”    秦宝宝这方了解这女子不仅会享乐,还颇有志节,有心相助,双目恳求地望着他大哥,卫紫衣含笑点头,道:    “拾夫人,杀人嫁祸之事,在江湖上屡见不鲜,不想夫人也受人陷害,在下有意为夫人洗刷冤屈,请你将事情经过,钜细靡遗述说一遍。”    拾夫人显然不知从何说起,卫紫衣又道:    “在下来问,夫人回答如何?”    拾夫人连忙点头。    卫紫衣问道:    “陈大官人陈尸的那口水井,离夫人住处多远?”    拾夫人写道:    “妾身照顾陈夫人的小公子,因此居于内宅,那口水井离妾身住的屋子很近,是方便内宅厨房烧水用的。”    卫紫衣古井不波的又问:    “自夫人屋里搜出的血衣,确是夫人之物?”    拾夫人点个头,写道:    “妾身就不明白为什么会沾上血迹。”    无意义的一笑,卫紫衣道:    “这很简单,欲嫁祸给夫人的人,自有法子取来夫人衣物,沾上血迹再放回去,夫人总不至于寸步不离房间。”    拾夫人恍然大捂的颔首,露出厌恨有人害她的神情。    卫紫衣又道:    “除了沾血的裙子,他们还以什么证据诬陷夫人?”    拾夫人激动的写道:    “前夜里落雨,水井周围二尺外就是泥地泥泞,平日里妾身走近时均踩铺上的石子路,昨日发现尸首时,泥地上有着脚印,比对之下,与妾身的相合,再加上搜出的血裙,没人肯相信妾身是无辜的。”    卫紫衣沉思一会,又问:    “陈大官人有几名堂弟?”    拾夫人写道:    “妾身不甚清楚,只知陈耀祖与陈大官人自小一起长大,后来一直居住不分,与大官人一样对人很和善。”    卫紫衣沉吟道:”陈家平日里有那些人常来走动?”    想了一会,拾夫人写道:    “陈家在苏州颇多朋友,在此的访客,妾身没有注意。”    卫紫衣点点头,道:    “陈大官人去世前,可曾与陈耀祖发生争执?”    拾夫人仿佛捉到一线希望的兴奋写道:    “这个月,下人间常流传陈耀祖郁闷不乐,跟大官人争执应迁往京城,以利求仕途,但大官人不愿再临官场,是以传说二人不和。”    卫紫衣自然明白大户人家的仆役,最爱探测主人的大小事情,探得机密,便在其它下人间卖弄,很受佩服。    又问些细节,卫紫衣抬头望一眼愈加炽热的太阳,道:    “为了夫人,只好再耽搁一、二天,找个客栈住下,治疗夫人的伤。”    拾夫人向四人深深万福,秦宝宝拉住她身子,道:    “夫人别客气,令郎的旧疾乃我医好,这点伤不碍事。”    忙闪避躲开宝宝,拾夫人脸泛愠色,秦宝宝鬼灵心思一转,便明白她为何有此异举,眨眨眼,笑咪咪道:    “大哥,她怕我哩,怎么办?”    “别淘气!”    卫紫衣笑骂一声,向拾夫人道:    “这女孩儿相当顽皮,夫人别介意。”    秦宝宝嘟声道:    “大哥,怎么尽说人家短处?”    卫紫衣哈哈一笑,让宝宝和拾夫人共乘一骑,所幸拾夫人已知宝宝是同样的人儿,没有异议的照做。    安排妥当,卫紫衣道:    “慢些儿骑,但愿你能够胜任。”    扮个鬼脸,秦宝宝神气道:    “大哥,我现在像不像个济弱扶倾的女侠?”    卫紫衣一本正经道:    “你每次做好事,都需要有人在一旁相助,不算英雄,我看,就算半吊子侠女了。”    一番话说得马泰、战平吃笑不已。    “半吊子!”    秦宝宝眉梢子一扬,还未反抗前,卫紫衣又道:    “做侠女一点也不好,还是当个半吊子,爱做好事便做,也能够有时顽皮淘气,不是挺有意思?”    秦宝宝释然以示风度,三骑五人缓缓而去。    世上真奥妙,似乎冥冥中有主宰。    如果秦宝宝不拔马儿的毛,令马吃痛跑进岔路,如果不是无意间望向道旁的杂草,其中缺乏一样,就不会发现拾面具之妻,迫使卫紫衣伸出援手。    看来,只要有宝宝陪着,卫紫衣呀,你想清闲也难!XXX山东省出产的水果十分出名,如烟台的苹果,即墨的葡萄,莱阳的梨,肥城的桃,还有紧邻河北省界,德县的西瓜,散布全省各地。    却说德县李江村陈大官人的新宅子。    宅邸大,院墙高,朱红大门朝北开。    走过一段两边全是矮林的马车道,有一个相当宽大的打谷场,就在打谷场的正面走百来步,那高大的门楼就是了。    门楼的两房大木门,还真像个小城门,两丈高的围墙,把个大门连在一起,气派宏伟,应是八叶衍祥地灵人杰。    本来嘛,这座大宅是李江村最大的宅第。    这时──    一辆衙门的马车,和一个捕头打扮的中年汉子骑马正走向这座宅子,后头还跟着二名衙门的捕快。    门房连忙跑进禀报:    “二爷,二爷,官府里的人来了!”    江捕头和二名捕快,以及马车里下来二人,一个是师爷打扮,后头跟着一名小书僮,那师爷和江捕头打个心照不喧的眼色,一行五人进入大厅。    那小书僮似相当好动,一颗不太小的脑袋,这里溜溜,那边看看,晃来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