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效应之穿越甲午_一千三百三十六坦克大决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一千三百三十六坦克大决战 (第2/3页)

中有很多都是固定战斗室的自行火炮,开火时只能进行“整车瞄准”在两侧受到攻击时反应迟钝,数量相对少得多的华军坦克冲到敌人阵中进行混战的效果无疑要好得多。

    此时,天空中的一架华军陆军航空兵的侦察机正在天空中不住的盘旋着。

    “**!真他娘的壮观啊!”通讯员刘文军陆军中士望着下面纠缠绞杀在一起的坦克群,不由得惊叫了起来。

    此时,地面上,一辆辆坦克在大地上来回奔驰,时不时的短停,然后开火,细长的炮管不时的喷出红色的火焰,然后便是爆炸,烈焰,硝烟。

    很快,大地上布满了浓烟和着火的残骸。

    坦克的奔驰以及炮弹的爆炸掀起了满天的尘土,加上燃烧的坦克产生的滚滚浓烟,天地间似乎都变了颜色,变得象黑夜一样的昏暗。

    地平线甚至于都消失不见了,一切都被无边的炮火和硝烟所遮掩。

    “咱们的坦克数量比他们的少,这么长时间消耗下去不是办法!”机长高明俊陆军中尉看着下面陷入坦克拼刺刀中的混战,焦急的说道“继续发信号!请求支援!”刘文军中士顾不上细看地面上的情况,拼命的发着无线电信号。

    “是廖承湘他们先同敌人接火了,”接到信号的孙显仁看了看地图,脸上现出了一丝怪笑“看样子老子来得正是时候。”

    “看样子敌人是把老本都押上了,”一位参谋有些担忧的说道“敌人的坦克数量很多,他们很可能支持不住。

    哪怕就是加上咱们的坦克,好象也还是不够。”

    “不管那么多了,**丫的!”孙显仁望了望远处浓烟滚滚的战场,话语里透着一丝匪气“时间就是生命,就算坦克挂了,当步兵咱也是好样的,**那帮蓝皮鼠(注:苏联坦克服是蓝色的),上边是会给咱们增援的!”对于新军事改革后的华夏军人来说,即使是遇到兵力占有优势的敌人,他们也从来都没有放过不打的想法。

    在他的命令下,华军坦克从另一个方向快速的向战场冲去。

    基洛夫城,苏联东方方面军司令部。

    “罗特米斯特罗夫将军的部队在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和车里雅宾斯克之间的地带遭到了中国坦克的顽强阻击。”

    一位参谋向布留赫尔元帅报告道“敌人的坦克数量还不清楚,应该是比我们的少。”

    “看样子我们无法解救被围在伊施姆河附近的部队了。”

    一位参谋忧虑万分的说道。

    听了参谋的话,布留赫尔没有说话,此时的他表现得仍不动声色,但内心深处仍然十分焦灼。

    其实,对于华军展开的这场雷霆万钧的大规模攻势和可能出现的结果,他是早就有心理准备的。

    在布留赫尔看来,东线能撑到这个时候,已经算相当不错了。

    作为在东方长期任职的苏军资深将领,他对敌人所具有的实力十分清楚,他设想利用纵深防御迟滞华军的进攻,消耗华军的突击力和士气,然后在适当的时机发动大举反击,一举歼灭华军的有生力量,可能的话,将华军逐出苏联国境线以外。

    但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他苦心经营的防御体系,却遭到了斯大林和朱可夫的一再破坏。

    由于斯大林在西线的一系列错误,苏军主力被德军重创,德军不但攻入苏联领土,占领了乌克兰,并且一度兵临莫斯科城下,为了保住莫斯科,斯大林和朱可夫从东线抽调了大量的生力军到莫斯科参加防御作战,东线苏军的总兵力由原来的250余万人,一下子下降到了不足120万人。

    虽然斯大林和朱可夫都答应在莫斯科战役结束后会将部分调走的兵力再调回来,并且给他补充更多的部队,但时至今日,斯大林并没有兑现诺言。

    而朱可夫派给他的,全都是匆匆忙忙组建起来的新部队,虽然这些部队配备的大都是美国和英国援助的质量较佳的装备,但这些多数由新兵和女兵组成的部队严重缺乏训练和作战经验,以这样的部队同强大的华军作战,无异于以卵击石。

    在整个冬季,布留赫尔一再向斯大林呼吁加强东线的兵力,但到现在为止,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效果。

    而从后方得到的新兵补充,不仅数量太少不足以补充损失,而且军事素质也很差。

    前线部队指挥员对此怨声载道。

    这一切都严重制约了部队的作战和防御。

    他手中的兵力在纸面上虽然已经达到了300万人,但布留赫尔知道,这300万人的水分实在是太大了。

    其实,布留赫尔也不是不知道最高领袖的难处。

    到1943年底为止,苏联在战争中的死亡人数已经超过了800万人,其中军人就有约400万人。

    到1944年初,战争的前景依然黯淡,在西线有近200万德军时刻威胁着莫斯科和列宁格勒,并且德军已经占领了乌克兰。

    对于斯大林和苏联最高统帅部来说,莫斯科和列宁格勒的安全当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