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效应之穿越甲午_一千一百九十一小国的悲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一千一百九十一小国的悲哀 (第2/3页)

集中在单点上。

    由于管制中心已经决定了一驯辽哪个,因此要把仓营口门火炮集巾在同个地方只是饷开讹学问题。相较于过去单纯通知每个炮兵连目标为何。让各连、各炮自行计算射击诸元的方式,直接由营级通知各门火炮射击诸元是最节省时间的方式。这种作岖方式最大的问题是。每一个炮连、每一门火炮都变成了“战斗生产线”上的一颗小螺丝钉,他们不能有自己的主张,也不能自己做决定;他们只能像是愧儡一样漫无目的地听从电话另外一头传过来的指令,他们不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更不知道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在步兵单位获得的各式新型武器一如步兵坦克、的毫米与引迫击炮、反坦克炮逐渐取代了传统炮兵伴随步兵前进的工作,而不断地强调集中化、火力管制让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炮兵与步兵间在心态上与组织上的差异愈来愈明显。在步兵与炮兵这样地强调彼此差异的情况下“泰罗主义”最大的受害者是让战斗的步调变得象蜗牛一样缓慢,而这恰恰是法军高层想要的结果一这样步炮双方的高层才有足够的时间去协调下一步该做什么。

    因此在“波兰战役”中,法军会有这样死板、荒唐而可笑的表现也就不奇怪了。

    而法**方另外所犯的一个重大过失。则是对坦克装甲部队的忽视。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验教训让法国人只注意到了早期坦克的缺陷和当时的技术困难,而忽视了技术进步和装甲部队强大的突击作用。尽管如此,法**队当中其实也并不缺乏象利德尔哈特和富勒那样的装甲兵作战先驱。有“法国坦克之父。之称的让巴波蒂斯埃斯蒂恩早在旧年的演讲中就把坦克从战术武器提高到了战略武器的高度来认识。与此同时,一位名叫保罗安德烈梅斯特埃的将军就竭力呼吁建立拥有摩托化炮兵的装甲部队。!叨年,一位叫杜蒙斯的上校在法国高等军事学院讲台上与学员们探讨了装甲军理论,主张建立法国的装甲军“以装甲军攻入敌军纵深,制造惊恐,把敌军的指挥体系打乱,将敌军切成碎片。”他当时这样总结说:“先生们。这就是未来的战争而继杜蒙斯之后,法国还有一位装甲兵作战理论的天才戴高乐,他写了一部名为《未来战争》的书,综合了所有前辈的观点“陆军的核心是应该有6个师,这钎师完全摩托化、履带化、部分装甲化,其前后方的组织结构、保障、补给自成一体,能够独立作战,完成一系列的战斗任务。”

    这些法军精英人物的呼吁最后没有一项得到实现,其原因不仅仅是因为法**队的高级将领根深蒂固的保守思想,而且还受制于“民主”的法国政界。法**界从拿破伦时代以来一直有干预政治的爱好,象戴高乐本人就是法国政治家保罗雷诺的狂热支持者。戴高乐的言论俨然就是要以区区6个师的兵力保卫法国一就象凯撒要以两个军团守住埃及艳后和她的亚历山大城以及拿破伦要用几个兵团保卫巴黎一样,法国议会当然不愿意看利令一个“科西嘉魔鬼拿破伦波拿巴”出现,因此激烈反对戴高乐的主张,尤其是主张裁军的左翼议员反对更为坚决,而在法国建立机械化部队的建议自然成了敏感的“政治话题”而无,人敢于问津。

    没有机械化部队,意味着法国从政界到军界,都不知道装甲机械化部队对堑壕战的优势地位,更不知道装甲部队的高速推进会给整个战略防御带来何种影响,他们只想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堑壕战,想着霞飞的战略计利造成的心惊rou跳血流成河,想着凡尔登战役所带来的“荣耀法国陆军虽然有着辉煌的业绩,但一直被昔日的“惨胜”阴影所萦绕。在德国发动战争的最初期间里,法国人并没有从阴影当中走出来虽然法**队也渴望同敌人战斗。但法国人还是没有明白,战争已经不会象他们所认为和希望的那样开始了。

    北卓,居仁堂,华夏共和国政务院。

    “法军对德国齐格菲防线发动的进攻被击退,法军现已退回马其诺防线固守,德军追击到德法边境后取停止了前进”总参谋长单柯威对孙纲说道“到目前为止,德法两军再未发生过战斗。”

    “很好,法国人这是在帮咱们的忙。”孙纲笑了笑。看着总理谭延恺和外交部长顾维钧说道。

    谭延恺等人对望了一眼,脸上的表情都显得有些怪异。

    作为华夏共和国高层的几位少数知道中国和德国之间的一些“核心机密。的领导者,他们当然明白孙纲在说什么。

    尽管中国和德国并没有签订盟约。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盟友,但两国密切的经济联系和共同的利益已经将两国牢牢的联结在了一起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