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效应之穿越甲午_第五卷:铁血拒俄复故疆一千一百七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卷:铁血拒俄复故疆一千一百七 (第2/3页)

公开场合攻击史司。史司坚不为所动,称军队需要的是真正有能力,有才华的人,而不是…菇品关系的庸为“清教徒”的史司的严干律只。一吵则的精神力量也让士兵信赖,即使史司的对头也不得不佩服。由于史司致力于军事改革的成就有目共睹。中**方的很多高级将领也由于这场改革而转变了看法,接受了史司打破等级差别的作法,转而支持史时的行动,使史司能够在全国范围内对中**队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实际上,史司在后勤上也做了很多工作,受革命性的工业生产组织和技术的影响,如革命性的物流、后勤体以集装箱为核心的后勤物流体系,以目标后勤、精准后勤、三军联勤建设为代表的后勤保障体系,都是在史司的主持下建立起来的。

    由于历史的原因,作为华夏共和**事改革家之一的史司很少为人们所知道,大多数人知道的。是那个被称为“华夏造舰之神”的史司。史司在中**事发展史上享有极高的声誉,而另一位差不多对苏联的国防事业作出了同样贡献的人,结局却完全是另外一个样子。

    莫斯科,克里姆林宫。

    “这个好作空洞计戎的人,又给了我一份乱七八糟的报告。”斯大林皱了皱眉头,对波斯克烈贝舍夫说道“要是按照他的想法来。我们建立的将是一个“红色军国主义,的国家。”

    “图哈切夫斯基同志对中国人曾经给他的污辱一直念念不忘,想要报复”波斯克烈贝舍夫说道“这是他想要建立机械化军团的主要动力。”

    “他一直想要收回我们丢给中国人的领土。”斯大林平静地说道“我当然也想收回这些土地,伏罗希洛夫也想。可我们都知道。现在这个想法是根本不切实际的。”

    “是这样,尤其是在中国人热切希望同我们结盟的时候”波斯克烈贝舍夫说道“这样做只会激怒中国人。对我们伟大的国家建设事业没有任何好处。”

    听了秘书长的话,斯大林的脸色变得阴菲起来。

    到今天为止,北京一直在向莫斯科狂递橄榄枝。华夏共和国总统孙纲甚至给斯大林写了一封亲笔信,在信中详细阐述了中苏德三国结成“世界岛同盟”的好处,希望斯大林“做出慎重而明智的考虑”对于这封信,斯大林一直没有给予回复。

    对于孙纲的建议,斯大林其实并没有当耳旁风,而是切切实实的进行了认真的考虑,正因为经过了深思熟虑,所以他才没有贸然作出决定。

    其实关于中苏德三国结盟的好处,斯夫林知道的也是很清楚的。

    在强烈**的希特勒上台之后,德国开始了重新武装,而现在的苏联,工业化只取得了有限的成果,难以抵挡来自于国外的进攻,因而德国成为了苏联的严重威胁,而夺取了俄罗斯大片领土的中国是苏联的另外一个威胁,处于夹缝当中的苏联,想要生存下去,就不能让这两大强国当中的任何一个进攻自己。而这一次中国牵头的“世界岛同盟”如果能够成功,苏联可以免遭两线夹击,国家安全无疑会获得极大的保证。而一旦同盟关系确立,一直对社会主义的苏联怀有极大敌意的西方国家将不会轻易的考虑对苏联发动进攻,好处无疑是巨大的。

    更何况为了促成同盟的实现。中国方面还提出来帮助苏联夺取卑朗、阿富汗和土耳其,做为对苏联丧失掉的俄罗斯东方领土的补偿。这些条件对苏联来说,都是极具诱惑力的。

    但作为一个目光远大的政治领袖。斯大林并没有被中国人给出的“诱饵”所迷惑。

    尽管“世界岛同盟”的好处是巨大的,但斯大林也深深的知道,这个同盟的基础是极不稳固的。

    在“长刀之夜”后,已经成为了集总统和总理大权于一身的“元首”的希特勒,是一个狂热的**分子,从上一次纳粹党弄出来的那个。“国会大厦纵火案”嫁祸于德共就能看出来。而中国的情形也差不多,从一开始,中国就把“不许向中国输出革命”作为两国关系正常化的首要条件当然对此苏联并没有严格遵行,所有苏共在中国发展的地下组织都遭到了中国情报部门的摧毁,象前不久发生在中国湖南省的一系列秘密捕杀事件就是证明。中国对苏联的革命意识形态一直深怀戒惧。注定了这个同盟的存在基础是极不稳固的。

    另外让斯大林格外感到不安的是,这个同盟的建立除了三国共同的“集体安全”考虑以外,另外一个重要的目的无疑是为了“打碎旧世界”这一点是和苏联“挑动帝国主义国家相互倾轧”的政策是一致的,但关键的一点是,在旧世界被打碎之后,处于中德两国之间的苏联,也许不但不能够得到足够的利益,而且很可能会被完全打败了外敌的中国和德国联合起来瓜分灭亡掉!

    过河拆桥和兔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