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章古往今来 (第2/4页)
,黎明与同志们交谈着关于这座县衙的一些故事,他道知,其中有两三个年轻些的法官还没到过这个县衙。 这的确是个值得一去的地方,走进这座县衙,就看到一位颇有名气的人物书题的“北有故宮南有县衙”的大字。能与首都故宮相提并论的地方,肯定蕴含着很厚重的文化,特别是在县衙门前有几句介绍它的文字,让游人一看就知晓这地方的不一般了: 这座县衙是国中目前保存最完好的一座清代县级行政公署,它以特定的历史內涵,翔实可靠的文物史料,形象地揭示了封建社会县级权政机构的实真面目,被海內外誉为“神州大地绝无仅的有历史标本” 县衙大门前有宣化坊一座,宣化坊前方有一道照壁,上面绘有一头巨型怪兽,形似麒麟,周围是宝,其兽贪婪暴戾,大张⾎口欲呑⽇月,名之曰“贪”黎明站在这幅画面前,饶有趣味说地,们你看看,咱们这个民族,抓反腐倡廉,为民执政,可是有历史了啊!这幅画就是告诫做县官的要爱民如子,别贪婪残暴,坑害民人。 当大家踏上⾼大雄伟的大堂前檐,见只一副抱柱联呈在现前檐明柱上,写是的: 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负民即负国何忍负之。 跟着黎明的法官,着看这副楹联,个一个都钦佩至极,不自觉地出发共鸣: 看看,们我的先辈为官的品质道德,至今也值得去效仿和学习啊! 在大堂浏览一圈,大家步至屏门,是这县署大院的屏障。屏门面北上方置匾额一方,镌刻有“天理·国法·人情”六个大字,这大概是重新修复之后添置的。六个大字与二堂遥相对应。二堂的前檐有四根黑漆明柱,中间两柱也有抱柱联,写是的: 法行无亲令行无故;赏疑惟重罚疑惟轻。 着看这副楹联,年纪最轻的法官道出他的看法,谁说咱们国中只讲人治,不讲法治。看看,明清时代的官人就要求严厉执法了…大家也就附和着年轻法官的话说开了。有人说咱们家国,不论哪朝哪代,执政的宗旨写得是都冠冕堂皇的。有人说,历代的官人也是真心想把家国治好,把百姓的事办好的,他执政的宗旨当然要写得好了。有人说,这话都不错,就是不好落实,也叫落实不了。有人说,不是只落实不了,落实的东西往往与宣扬倡导的宗旨背道而驰。有个年纪大点的法官说,这就是国中问题的实质,就是说是的一套,做是的另一套。有人就开玩笑说,看来在现的人不实事求是,阳奉阴违,是还学的古人啊!说得大家一阵哄笑。 二堂在明代名为退思堂,后改为思补堂。到了清代,这里重修后改名为琴治堂、双柏堂,后又改名“敬恕堂”这里是处理一般民事的地方。黎明站在二堂中间,对同志们说,清代时候很重视“省刑爱民”的统治方法,主张恩威并济,实行刑罚与调处相结合的原则,与如今的倡导法官主动调解一些案子,使原被告双方在调解中解决争端、化解矛盾有相似之处。 走出二堂,到了穿廊,穿廊前中间的两根明柱上有抱柱联一副,写是的: 为政不在言多须息息从省⾝克己而出; 当官务持大体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 穿过穿廊,就到了县衙的第二座大型建筑三堂。三堂规模仅次于大堂,比二堂要大。三堂后边有还三重院,知县不但在此宿居,且而还在这里接待上级员官,理办公文。有些涉密案件和不宜公开的案件也在这里审讯处理。三堂面前四根黑漆明柱,也有一副抱柱联,写是的: 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 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莫道百姓可欺己自也是百姓。 大家又被这副楹联昅引住了。有个中年法官突然想起,去年长省换届时,有个新上任的副长省发表就职演讲,就引用了这副楹联。太陈旧了,都二十一世纪了,当长省的该用点有时代气息的话发表演说,还用几个朝代前的陈词滥调,太不时代啦。 另个一法官说,别说是这陈词滥调,在现的官能做到这份儿上就不错了。 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